“两弹一星”钱骥功勋人物事迹

| 徐球

“两弹一星”钱骥功勋人物事迹大家知道有哪些吗?钱骥是怎样的科学家呢?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2025“两弹一星”钱骥功勋人物事迹(精选5篇),希望能够对大家的需要带来力所能及的有效帮助。

“两弹一星”钱骥功勋人物事迹

“两弹一星”钱骥功勋人物事迹(精选篇1)

钱骥(1917年12月27日—1983年8月18日),男,出生于江苏省金坛县。中共党员,空间技术和空间物理专家,两弹一星元勋,中国空间技术的开拓者,中国地球物理学科的主要创业者。

1943年毕业于国立中央大学师范学院。曾任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主任,中国第一颗卫星东方红一号方案的总体负责人,中国科学院“651”人造卫星设计院技术负责人,第七机械工业部第五研究院卫星总体设计部主任,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副院长、科技委副主任,中国宇航学会理事,中国空间科学学会副理事长等职务。

钱骥作为我国空间技术的重要开拓者之一,领导卫星总体、结构、天线、遥测、电源、环境模拟等卫星关键技术研究,提出《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方案设想》的报告;参与制订星际航行发展规划,提出多项有关开展人造卫星研制的新技术预研课题,为我国空间技术早期的发展做了很多开拓性工作;同时为返回式卫星的研制做了大量技术和组织领导工作,并力促返回式卫星资料为国民经济服务,经过他的辛勤努力,使中国气象卫星、通信卫星等型号研制工作加快了步伐。

“两弹一星”钱骥功勋人物事迹(精选篇2)

1999年9月18日,我国在人民大会堂颁发“两弹一星功勋奖章”,有23位科学家获奖,钱骥也是其中的一位,但他却没有来到现场,原因是这个时间距他去世已经整整16年。替他来领奖的是他的夫人史丽君。关于史女士,我们几乎找不到她的任何资料,但作为钱骥的夫人,在走向领奖台的那一刻,她不禁泪流满面。

在史女士的心里,钱骥是这样一个人:一个再老实不过的老实人。钱先生去世后,她一直在说钱先生能够与世无争,百般忍让,说钱先生既不向这个世界提出任何与自己地位不相称的要求,也从不让这个世界来给自己确定什么地位。家里住房太挤,钱先生不吭气;职称该调了,钱先生不吭气;生病躺倒了,钱先生不吭气,甚至,钱先生每次在公共汽车上被别人挤扁了身子,还是照样不吭一声。

在这种无争与忍让中,钱先生不仅老实而且平常,人们因为他在公共汽车上被别人挤扁了身子,完全可以说他是一个再平常不过的平常人。但正是这个老实而且平凡的人,却有着自己一贯坚持的“爱好”与“主见”。关于“爱好”,史女士是这样说的:自然,他也有话多的时候,就是一谈起卫星的事儿,他总是眉飞色舞地讲个不休;关于“主见”,史女士是这样说的:他既不愿去过问自己工作之外的任何闲事,也不肯让自己的脑袋去作别人的跑马场。

“两弹一星”钱骥功勋人物事迹(精选篇3)

在新中国成立75周年的辉煌节点,我们尤为缅怀那些为国家脊梁默默铸就辉煌的英雄们——恰逢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60周年之际,官微精心策划了一期“两弹一星”元勋校友专题,旨在深入挖掘东南大学与这一伟大历史使命的不解之缘,共同回望那段光辉岁月,向那些功勋卓著的科学家们致以最深的敬意,传承并弘扬那永不褪色的“两弹一星”精神。"太空也需席位,中华岂能缺席?" 在这片浩瀚无垠的宇宙舞台上,有这样一位先驱者,他以其非凡的智慧与坚定的信念,为中国在同步轨道上赢得了一席之地,让五星红旗在太空飘扬,他就是被誉为“中国卫星之父”的东南大学杰出校友——钱骥先生。

钱骥,这位在中国空间技术领域留下浓墨重彩一笔的巨人,不仅是中国地球物理学的奠基者之一,更是“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方案的总设计师,他的名字与中国的航天事业紧密相连,是当之无愧的“两弹一星”元勋。曾任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主任等多职的他,用一生的勤勉与低调书写了科学报国的壮丽篇章。梦启东大,志在四方 1917年,钱骥诞生于江苏金坛的一户普通家庭,家境虽贫寒,却阻挡不了他求知若渴的步伐。父亲毅然卖地以支持他的学业,这份深厚的亲情成为了他人生路上最坚实的后盾。

1938年,他踏入了中央大学(现今东南大学)的理化系,开启了与科学的不解之缘。在东大这片沃土上,他如饥似渴地吸收着知识的养分,用五年光阴磨砺自己,成为了一名卓越的学者和未来的航天巨擘。

“两弹一星”钱骥功勋人物事迹(精选篇4)

1917年12月27日诞生于江苏省金坛县。1943年毕业于国立中央大学(1949年更名为南京大学)理化专业。1947年进入中央气象研究所任助理研究员,协助赵九章先生开创地球物理研究。1957年后协助赵九章先生开展空间物理学新领域研究并倡导发展中国自己的卫星。

60年代在地球物理所二部,组织并落实气象火箭研制,1965年9月中国科学院组建人造卫星设计院,被任命为技术负责人,组织领导总体组开展“东方红一号”的设计、研制工作,并于1970年4月24日成功发射。1968年后,历任七机部第五研究院卫星总体设计部主任,第五研究院副院长、科技委副主任。中国宇航学会理事,中国空间科学学会副理事长。

1982年春,国防科工委在左家庄召开的实践二号卫星总结会后不久,周荫怀同志通知我,钱骥先生(原中科院开创卫星事业研制的“581”组成员)想见见王国森同志和我。当时,我们研究所已脱离七机部五院,隶属中国科学院空间中心的一个研究所了。时任七机部第五研究院副院长兼卫星总体设计部主任的钱骥先生为何找我们?我们想了一夜,百思不得其解。

次日一早,我们就乘火车进城,赶到白石桥五院大楼。钱先生见到我们很高兴,问我们是怎么出来的,以及我们在怀柔的工作和生活情况(当时我们住在怀柔北科学院干部进修学院的宿舍)。我们把近况向钱先生汇报后,他就把话题直接转到微波遥感器研制工作上来。钱先生说:“知道你们在很困难的条件下开展微波遥感器的研制工作,我很高兴。”他面向王国森同志说:“三、四年前,你们还在505所时,我曾托你给秦(馨菱)先生带去一份国外微波遥感器研制情况的资料。

“两弹一星”钱骥功勋人物事迹(精选篇5)

在浩渺的星空下,无数科技先锋们以坚定的信念和无尽的智慧,为我们绘制出一幅幅波澜壮阔的科技画卷。他们,被誉为“无双国士”,他们的名字镌刻在历史的丰碑上,是国家和民族的骄傲。

敬礼!山港科技全体干部职工向“无双国士”们致敬,铭记他们的卓越贡献、丰功伟绩和高尚情操,学习他们浓烈的爱国情怀和创新精神,并融入山港科技人“四种气质”。伫立在第四次工业革命浪潮中,山港科技将与上级部门、行业专家、生态伙伴等一道,在港口自动化、人工智能、大模型等领域开拓进取、奋力突破,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为推动港口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的智慧力量!

钱骥(1917.12.27—1983.08.18),空间技术和空间物理专家。曾任职于中科院地球物理所、七机部五院。领导探空火箭头部空间物理探测仪器、跟踪定位等研制;参与制订星际航行发展规划,组织人造卫星预研;组建卫星总体设计部,任首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方案总体负责人;领导返回型卫星研制。

钱骥热爱党的事业,热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工作,对空间事业锲而不舍,持之以恒,为中国空间事业的开创和发展贡献了毕生的精力。党的十一届____以后,他在思想上拥护党的路线,在政治上和党中央保持一致,在行动上坚决贯彻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他时时处处以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从不计较个人得失,从不搞特殊化。多年来,他始终以普通党员的身份参加党的组织生活,严守党的纪律和准则,对党有着深厚的感情。

259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