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守锷洲际导弹功勋事迹材料

| 徐球

屠守锷洲际导弹功勋事迹材料大家知道吗?屠守锷的为人是怎样的?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2024屠守锷洲际导弹功勋事迹材料(推荐5篇),希望能够对大家的需要带来力所能及的有效帮助。

屠守锷洲际导弹功勋事迹材料

屠守锷洲际导弹功勋事迹材料【篇1】

自1964年6月,中国自行设计的第一枚中近程导弹连续8次飞行试验均获成功。更重要的是,经过一系列摸索、攻关,我国第一代导弹技术专家成长了起来。他们掌握了导弹研制的重要技术和基本规律,为以后各种型号导弹的研制成功奠定了基础,并直接为中国1966 年10月进行的导弹、原子弹“两弹结合”试验的圆满成功作出了贡献。

1965年3月,中央作出重大决定:尽快造出中国首枚远程导弹,屠守锷被任命为该工程总设计师。1968年,他拿出了远程导弹的初步设计方案。

1971年9月10日,我国自行研制的首枚远程导弹半程飞行试验获得成功。但屠守锷明白,远程导弹要投入使用,必须经过全程飞行的考验。

1980年5月18日,屠守锷迎来了自己航天生涯中最重要的日子。作为中国第一枚远程导弹的总设计师,他在“可以发射”的鉴定书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签字时,他显得非常平静,然而当导弹准确命中万里之外目标的消息传来,他再也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双手捂着眼睛孩子般地哭了,继而又孩子般地笑了……

在对我国远程导弹攻关的同时,屠守锷还担任了长征二号运载火箭的总设计师。

1975年11月,由远程导弹改进而成的长征二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了我国第一颗返回式遥感卫星,使我国的运载火箭开始进入实用阶段。

根据发射不同卫星的需要,屠守锷领导了长征二号运载火箭技术状态的适应性修改,研制成功了长征二号C运载火箭,运载能力等技术性能有了明显的提高。该火箭投入使用后,创下赫赫功勋,并对我国运载火箭技术发展起到重要作用。后来我国研制的长征二号E火箭,是以长征二号C为基础,经过捆绑助推器等技术改进而成;长征三号、四号系列运载火箭的一、二级也是以长征二号C为雏型。

屠守锷洲际导弹功勋事迹材料【篇2】

1936年,屠守锷抱着航天救国的决心,考入清华大学机械系,一年后转入航空系。1940年,屠守锷从清华大学航空系顺利毕业。1941年,前往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航空工程系攻读硕士学位。1943年,完成《横向加强筋薄板的强度》论文,获硕士学位。为了更好地将理论应用于实践,他应聘入职布法罗寇蒂斯飞机制造厂,成为一名飞机强度分析工程师。

他非常珍惜这个宝贵的实践机会,整日伏案工作,在工作中掌握吸收所能接触到的所有技术。在得知抗战胜利消息的第二天,他来不及作任何准备,毅然辞职回国。归心似箭的屠守锷从美国东部的布法罗横穿北美大陆,历时40余天到达西海岸的旧金山。由于旧金山没有去中国的客轮,于是就搭乘去青岛的运兵船,历时整整3个月,屠守锷历经艰辛终于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学成归国的屠守锷先后任西南联合大学航空工程系副教授,清华大学航空系副教授、教授。1948年,屠守锷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

从回国之初到1957年,屠守锷一直从事飞机结构力学的研究与教学工作。1957年2月,应聂荣臻元帅之邀,他来到国防部第五研究院工作,成为钱学森院长领导下的十大研究室主任之一,负责导弹结构强度和环境条件的研究。导弹研究对于屠守锷来说是一个全新的课题。他和当时的很多专家一样,一切从零开始,在摸索中开展导弹研究。正如他后来所说,“为啥改行搞导弹?国家需要啊!”“国家需要我干这一行,我当然要全力以赴!”

屠守锷洲际导弹功勋事迹材料【篇3】

1965年3月,由周恩来总理主持的中央专委会做出一项重大决定:尽快把我国的首枚远程导弹搞出来,并由屠守锷担任总设计师。1968年,屠守锷和同事们拿出了远程导弹的初步设计方案。

1971年9月10日,从酒泉发射场传来喜讯:我国自行研制的首枚远程导弹半程飞行试验获得成功!1980年5月9日,新华社向全世界发出公告:中华人民共和国将于1980年5月12日至6月10日进行发射运载火箭试验。

1980年5月18日,屠守锷迎来了自己航天生涯中最重要的日子。这一天,作为中国第一枚远程导弹的总设计师,他在“可以发射”的鉴定书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签字的时候,他看上去非常平静,就像是任何一次普普通通的签名一样。然而,当导弹准确命中万里之外目标的消息传来,原本内向的屠守锷却再也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双手捂着眼睛像孩子般地哭了,继而又开心地笑了!

屠守锷洲际导弹功勋事迹材料【篇4】

从回国之初到1957年,屠守锷一直从事飞机结构力学的研究与教学工作。1957年2月,应聂荣臻元帅之邀,他来到国防部第五研究院工作,成为钱学森院长领导下的十大研究室主任之一,负责导弹结构强度和环境条件的研究。导弹研究对于屠守锷来说是一个全新的课题。他和当时的很多专家一样,一切从零开始,在摸索中开展导弹研究。正如他后来所说,“为啥改行搞导弹?国家需要啊!”“国家需要我干这一行,我当然要全力以赴!”

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中苏关系走向恶化,苏联相关专家在1961年撤走。在这种情况下,屠守锷临危受命,任国防部第五研究院一分院副院长,全面主持技术工作。面对困难,他经常说:“人家能做到的,不信我们做不到”“我们自己要掌握这个技术,让别人不敢轻易碰我们。”他和同事们广泛听取意见,深入科研生产一线,潜心研究,制定了“八年四弹”(“四弹”指近程导弹、中程导弹、中远程导弹、洲际导弹)规划,该规划成为我国导弹与火箭技术发展的蓝图。

1965年3月,中央作出重大决定:尽快造出中国首枚远程导弹,屠守锷被任命为该工程总设计师。他把所有的精力、智慧都高度集中在工作上。说话时,简明扼要,没有多余的字词;走路时,节奏快、步子大,绝不多浪费一步。1968年,屠守锷制定了远程导弹的初步设计方案。1971年9月10日,我国自行研制的首枚远程导弹半程飞行试验获得成功。但远程导弹要投入使用,必须经过全程飞行的试验,然而这次试验被搁置了整整9年。直到1980年,屠守锷才开始准备洲际导弹的远程发射试验。他每天在火箭试验阵地和发射阵地之间往返进行各种各样的测试,有的时候一天要工作20个小时。在短短一个月的时间里,他的体重降了10多斤。当导弹已经在发射架上竖立起来的时候,屠守锷已经两天两夜没合眼了,他又一次爬上了发射架,仔细地进行了最后一遍检查。1980年5月18日,作为我国第一枚远程导弹的总设计师,屠守锷在“可以发射”的鉴定书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随后,伴着惊天动地的巨响,导弹穿过云端,越过赤道,精准命中了万里之外的目标。这标志着我国战略导弹核武器达到了新水平,拥有了洲际打击能力。

屠守锷洲际导弹功勋事迹材料【篇5】

由初期仿制转向独立研制。1957年2月,屠守锷调动到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担任结构强度研究室主任,负责火箭和导弹的研制工作,开始从事航天科技事业。当年9月,他以技术顾问的身份随中国代表团赴莫斯科参加谈判,促成了导弹技术的引进,此后进行中国第一枚导弹的仿制。随着苏联撤走在华专家,1961年,屠守锷在困境中赴导弹研究院一分院任副院长,全面主持技术工作,转向地空导弹和地地导弹的独立研制工作。1964年6月29日,中国自行设计的“东风二号”中近程导弹发射成功。

研制远程火箭。1965年,屠守锷被任命为第七机械工业部一院副院长,负责洲际火箭的研制任务。他着手制定从中程、中远程到远程火箭的分步发展规划,在设计上大胆采取新技术,使火箭的运载能力、制导精度和可靠性方面均达到先进水平。1971年9月10日,中国研制的洲际火箭发射试验基本成功,屠守锷紧接着对设计方案作了十次重大修改,终于在1975年用“长征二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第一颗返回式遥感卫星,使火箭步入实用阶段,标志着中国航天领域取得重大突破。

向预定海域发射远程火箭。1977年9月,屠守锷接到向太平洋预定海域发射远程火箭的试验任务。两年间,他作为火箭的总设计师,带领科技人员进入戈壁滩,深入研制基地解决困难问题,先后组织六次飞行试验均获成功,于1980年5月18日圆满完成该项试验任务,标志着中国运载火箭技术达到新的水平。

科研攻关创新。1979至1981年间,屠守锷主持改进“长征二号”运载火箭,改进后的火箭增加了高技术含量,表现出很高的运载能力和技术性能,圆满完成了各项发射任务。在运载火箭的振动试验上,他创造性地提出工程分析方法,不仅大大提高工作效率,而且节约了资金和时间,为大型火箭的研制开创了全新的试验方法。1988年,屠守锷提出应用捆绑技术开发“长二捆”火箭的设计构想,能在短期内把通讯卫星的发射重量提高三倍,以增强中国发射卫星的国际竞争力。在他的指导下,采用捆绑技术的“长征二号E”研制完成,火箭于1990年7月16日成功发射。

265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