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纬禄个人的事迹故事
黄纬禄个人的事迹故事是什么样的呢?黄纬禄的研究贡献是什么?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2024黄纬禄个人的事迹故事(必看5篇),希望能够对大家的需要带来力所能及的有效帮助。
黄纬禄个人的事迹故事篇1
面对巨大的困难和挑战,黄纬禄利用一切时间从基础学起,即使到了夜晚,他和战友们依然在办公室和图书馆挑灯夜战。
1970年7月,黄纬禄带领研制团队顶住酷暑,在南京长江大桥反复进行潜艇模拟弹落水试验。他们用无数的汗水换回了大量的有效数据,为潜地导弹研制工作跨出了关键的一步。
“巨浪一号”导弹研制工作涉及109个研制单位,涵盖全国19个省市、10个工业部门,统筹调度和协调管理的难度可想而知。为了让导弹的研制工作少走弯路,黄纬禄提出了“有问题共同商量,有困难共同克服,有余量共同掌握,有风险共同承担”原则,至今在航天系统被奉为“金科玉律”。
1982年10月7日,中国第一枚潜地固体战略导弹 “巨浪一号”第一次发射试验失败了。对于这次事故,黄纬禄一个人揽下了所有责任。他顶着巨大压力,带团队昼夜排查,最终发现了问题所在。
1982年10月12日,在第一次发射试验失败五天后,“巨浪一号”的第二次发射试验展开。所有人在忐忑不安中再次进入倒计时。这次,终于成功了!黄纬禄与同事们向世人证明,中国人靠自己也能造出导弹!
黄纬禄个人的事迹故事篇2
当时,摆在黄纬禄面前的研制条件十分有限,倘若不建水池,并无其他办法。
“我们的科研经费是人民节衣缩食省出来的,国家底子薄,我们要为国分忧,在不降低指标性能、不延长研制周期的情况下,能节省一点就节省一点。”抱定这样的念头,黄纬禄和同事们从科学性和经济性出发,对导弹的试验流程再次进行深入论证,并提出了一个极为大胆的建议:取消陆上水池试验,利用南京长江大桥搞模型弹投放试验!
此言一出马上引起了轰动。研讨会上,黄纬禄慎重地阐述了详细方案,时任国防科委副主任的钱学森听后拍案叫绝。最终,黄纬禄的“金点子”得到批准,陆上水池建设被取消。此举不仅为国家节省了上亿资金,还缩短了潜地导弹的研制周期。
1970年7月的一个夜晚,南京长江大桥突然宣布戒严,潜地导弹的模型弹试验在酷暑中如期开始并终获成功。与国外同类型号相比,黄纬禄等人提出的“台、筒、艇三步走”试验程序“又快又省”,开创了一条符合我国国情的潜地导弹试验新路。
历经十余年的研制,在型号团队集智攻关下,1982年10月12日下午,潜地导弹如蛟龙跃出水面,喷吐着白色的云柱直刺长空,“巨浪一号”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黄纬禄个人的事迹故事篇3
限于当时保密的需求,黄纬禄的名字同钱学森等科学家一样,被隐藏了起来。
1982年10月12日中国第一枚潜地导弹“巨浪一号”发射成功,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拥有潜艇水下发射核导弹的能力,从此,中国向全世界宣告自己具备了“二次核打击”的能力。
“巨浪一号”弹道导弹是中国第一型固体战略弹道导弹、第一型潜射导弹,是在没有借鉴、没有仿制对象的情况下,完全由自己摸索出来的,专门为我国核潜艇量身打造的核武器,黄纬禄为我国的国防安全作出了不朽功勋。
黄纬禄虽然没有钱学森、钱伟长、钱三强那么出名,但他所研究的课题、所研发的成果却是共和国最为重要的国防工程之一。
之后转入国防部第五研究院工作,他临危受命,主抓中国第一代固体潜地战略导弹的研制工作,担任中国首枚潜地导弹总设计师、中国第一艘核潜艇副总设计师、中国陆上发射井液体战略导弹副总工程师、水下核潜艇固体潜地战略导弹总设计师、陆上机动车固体战略导弹总设计师和地空导弹武器系统总设计师……
陆上核武器有钱学森、程开甲等人,水下核武器有黄纬禄。那时中国在非常艰难的情况下,硬是花了最短的时间造出了全球最先进的武器。共和国23位“两弹一星”的元勋,都是共和国的脊梁。正是有他们在,中国才能更有底气地立足在世界东方,才不会惧怕帝国主义的威慑。
黄纬禄个人的事迹故事篇4
他在电信技术研究所期间,解决了测速仪、频率仪、便携式保密机、复式保密机的研制与生产问题。1954年,他被推选为北京市为建设新中国有特殊贡献的十位英雄人物之一
1970年7月,我国决定开始研制固体潜地导弹。在南京长江大桥附近进行全尺寸模型弹水下冲击试验时。黄纬禄组织参与了试验的全过程。在没有任何遮拦的露天作业现场,烈日的暴晒使模拟弹壳内的温度上升到了五十摄氏度左右,壳体内空间十分狭窄,胶黏剂还挥发出刺鼻的气味,在密不透风的壳体内,工作环境异常艰苦
技术人员个个光着膀子,穿着短裤,弯腰蹲在壳体内操作,不到五分钟就汗流如注,每十分钟必须换人。第三轮换人时,年逾半百的黄纬禄坚持进入壳体作业,刚进去几分钟他就大汗淋漓,但他却笑着说,我要和大家一起接受“烤”验
1982年10月17日,随着一声巨响,我国的第一枚固体潜地导弹“巨浪一号”由高尔夫级传统动力弹道导弹潜艇水下发射成功,我国成功赶上美国、苏联、法国等大国的步伐,成为世界上第四个拥有第二次核打击能力的国家。成功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无数个日夜的坚守研究。
黄纬禄个人的事迹故事篇5
黄纬禄(1916年12月18日~2011年11月23日),安徽芜湖市人,于1940年毕业于中央大学电机系(现为东南大学四牌楼校区),1947年获英国伦敦大学帝国学院硕士学位,1960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中国著名火箭与导弹控制技术专家和航天事业的奠基人之一, 中国导弹事业的开拓者之一。
他开创了中国固体战略导弹先河,是“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中国首枚潜地导弹总设计师,中国第一艘核潜艇副总设计师,中国陆上发射井液体战略导弹副总工程师,水下核潜艇固体潜地战略导弹总设计师,陆上机动车固体战略导弹总设计师和地空导弹武器系统总设计师,知名导弹专家。被誉为“巨浪之父”、“东风-21之父”、“航天老总”。2011年11月23日晚,黄纬禄在北京逝世,享年95岁。
黄纬禄长期从事导弹武器系统研制工作,他成功的领导中国第一发固体潜地战略导弹的研制。他提出“一弹两用”设想,将潜地导弹搬上岸,研制成功陆基机动固体战略导弹武器系统,这两个型号的研制成功,为中国固体战略导弹研制提供了理论依据,探索出中国固体火箭的研制规律,填补了中国导弹与航天技术的空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