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弹元勋”黄纬禄先进事迹
“两弹元勋”黄纬禄先进事迹已经发布,黄纬禄事迹大家想知道哪些?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2024“两弹元勋”黄纬禄先进事迹(集合5篇),希望能够对大家的需要带来力所能及的有效帮助。
“两弹元勋”黄纬禄先进事迹【篇1】
1960年11月,中国第一枚导弹“东风号”发射成功,实现了我国军事装备史上导弹从无到有的重大突破!
1964年6月,“东风二号”取得圆满成功,翻开了我国导弹发展史
上自主研制的新一页!
1966年10月27日,中国首次由导弹运载发射的原子弹在核验预定地点成功爆炸,中国导弹研制试验成果震惊了世界!
研制我国第一代潜地固体战略导弹“巨浪一号”时,黄纬禄担任该型号的总设计师。他带领年轻的团队克服了研制起点高、技术难度大既无资料和图纸又无仿制样品等许多困难,终于取得了固体导弹技术和潜射技术的重大突破。1982年10月12日,渤海的海面上,一条喷火的蛟龙跃出水面,以极快的速度直飞蓝天……第一代潜地固体导弹研制成功,标志着我国成为具有自行研制潜地战略导弹能力的国家。中国从此有了二次核打击能力。
黄纬禄不仅是优秀的技术专家,也是善于统筹协调的科技工作物领导者。他一贯倡导技术民主、集思广益,注重倾听和吸纳不同意见。
“巨浪一号”研制涉及19个省市、10个工业部门,主要组成横跨5个研究院、3个研制基地,承担任务的单位多达109个。黄纬禄从不轻易否定别人的想法,而是听取各方的意见,将不同意见进行分析总结后再行决定。
“两弹元勋”黄纬禄先进事迹【篇2】
1916年12月18日,黄纬禄出生于安徽省芜湖市。父黄藻(又名黄慎闻)为清朝秀才,曾任小学教员,要求子女认真读书、积极上进,对他刻苦攻读、严谨治学有深刻的影响。童年的黄纬禄就读于芜湖市芜关小学,后入芜关中学读初中。
1933年8月,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江苏省省立扬州中学高中部。
1936年8月,考取南京中央大学电机系无线电专业。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后,随校搬迁至重庆。
1940年8月,毕业获工学士学位。后被分配到资源委员会无线电器件厂重庆分厂,历任助理工程师、工程师。
1943年5月,在英国标准电话及电缆公司和马可尼无线电公司实习。
1944年,在英国实习期间,险遭德国发明的世界第一代V-1型导弹轰炸,幸免一劫,还参观过V-2型弹道导弹。
1945年,考入英国伦敦大学帝国学院无线电系,攻读研究生。
1947年9月,以《双路无线电通信》的论文毕业获硕士学位。同年10月回国,在资源委员会无线电公司上海研究所任研究员。
1949年5月至1952年9月,在上海华东工业部电信工业局电工研究所任研究员。
1952年10月,调北京中国人民解放军通信兵部电子科学研究院,任研究员。
1956年春,应邀在中南海怀仁堂和军队高级将领一起聆听导弹专家钱学森关于火箭技术的报告。
1957年12月,转入国防部第五研究院二分院,在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时期,曾任五院二分院第一设计部副主任、主任,并担任几种液体弹道导弹型号的副总设计师兼控制分系统主任设计师,主持控制分系统的研制工作。
1965年,国防部五院改为第七机械工业部,二分院第一设计部划归七机部一院第12所,历任研究所所长、总体设计部主任、第一和第二研究院副院长、七机部总工程师等职务。
1970年4月,中国固体燃料潜地导弹研制初期的关键时刻,担任液体型号控制系统研究所所长的他临危受命,到负责潜地导弹的七机部四院四部担任总体设计部主任。
“两弹元勋”黄纬禄先进事迹【篇3】
1944年在英国学习无线电技术的黄纬禄,曾经亲身经历过德国V1导弹的轰炸,幸好命大才逃过一劫。但是V1导弹的威力,却给黄纬禄造成了很深刻的印象,后来他还特意参观了德国的V2导弹实物。从那个时候起,黄纬禄就一直梦想着中国能拥有自己的导弹。
黄纬禄长期从事火箭与导弹控制技术理论与工程实践研究工作,对导弹研制过程中重大关键技术问题的解决,大型工程方案的决策、指挥及组织实施发挥了重要作用,他提出“一弹两用”设想,将潜地导弹搬上岸,研制成功陆基机动固体战略导弹武器系统,这两个型号的研制成功,为中国固体战略导弹研制提供了理论依据,探索出中国固体火箭的研制规律,填补了中国导弹与航天技术的空白。中国“东风”等型号中近程、中程、中远程、远程液体弹道导弹和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的控制系统都有他的参与。
20世纪50年代末起任液体弹道式导弹控制系统的总设计师,控制系统是导弹的“灵魂”,在导弹起飞之后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时我国在这方面的人才极为短缺,除了钱学森略有这方面的知识以外,再难找出有相关经验的人才,1958年 ,黄纬禄因工作与导弹控制系统相关,而被调至二分院担任战略导弹控制系统总设计师一职。开拓了这个领域的工作,解决了许多重大技术问题。70年代初从事潜艇发射的固体弹道式导弹的开创,研制成中国第一代潜地和地地机动固体弹道式导弹,使中国成为第四个能从潜艇发射弹道式导弹的国家。
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在中国涉及导弹技术的众多学科和技术领域都处于空白的状态下,他主持突破了中国液体战略导弹控制系统的仿制关、自行设计关,使中国液体战略导弹控制技术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水平。
“两弹元勋”黄纬禄先进事迹【篇4】
在南京长江大桥做试验非常艰苦。晚上睡觉不挂蚊帐,会被蚊子咬;挂了蚊帐,里面又热得很厉害,一觉醒来,底下垫的席子汗水都能印出人影来。用于实验的弹体直径只有1.4米,人进去的时候要弯着腰,甚至要爬着才进得去。壳体内的温度高达50多摄氏度,在像火一样的太阳烘烤下,弹体一会儿便热得烫手。但年近60岁的黄纬禄和同事们,每天都要坚持钻进蒸笼般的弹体内,最终,他们用一身的痱子,换回了大量的有效数据。
1982年秋,第一发试射失利,试验队员们忐忑不安。第二发能否成功,试验队人员认识不一。在预定发射的当日凌晨,上级又打来电话,建议推迟发射,这使黄纬禄更加难下决心。如果坚持按原计划发射,一旦发生问题,自己要承担全部后果;如果推迟发射,自己固然可以不担风险,但禁航期限将满,而且海上条件越来越不利于发射,将给党和国家带来重大损失和难以挽回的政治影响。经过再三的分析、比较、权衡,他终于站起身,拿起电话向上级报告:“我认为发射条件已经具备,不宜推迟。如果上级决定推迟,我执行命令。”最后,上级同意了黄纬禄的意见,按时发射。发射成功后,人们更加敬佩黄纬禄置个人得失于度外,从实际出发,以事业为重,勇敢决断的惊人魄力和无私无畏的高尚品德。
“巨浪一号”潜地固体战略导弹发射试验的成功,标志着我国成为具有自行研制潜地导弹和水下发射战略导弹能力的国家,大大提升了我国的战略威慑能力和大国地位。
几十年来,黄纬禄始终隐姓埋名,与世无争,直到默默走完他95岁的人生,外界也鲜有人知。在人生的最后时刻,黄纬禄曾深情地说:“如果有来生,我还愿意搞导弹研究。”他铸造的导弹武器,已成为国之剑;他留下的崇高精神,已化作剑之魂。
“两弹元勋”黄纬禄先进事迹【篇5】
黄纬禄(1916年12月18日~2011年11月23日),安徽芜湖市人,于1940年毕业于中央大学电机系(现为东南大学四牌楼校区),1947年获英国伦敦大学帝国学院硕士学位,1960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中国著名火箭与导弹控制技术专家和航天事业的奠基人之一, 中国导弹事业的开拓者之一。
他开创了中国固体战略导弹先河,是“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中国首枚潜地导弹总设计师,中国第一艘核潜艇副总设计师,中国陆上发射井液体战略导弹副总工程师,水下核潜艇固体潜地战略导弹总设计师,陆上机动车固体战略导弹总设计师和地空导弹武器系统总设计师,知名导弹专家。被誉为“巨浪之父”、“东风-21之父”、“航天老总”。2011年11月23日晚,黄纬禄在北京逝世,享年95岁。
黄纬禄长期从事导弹武器系统研制工作,他成功的领导中国第一发固体潜地战略导弹的研制。他提出“一弹两用”设想,将潜地导弹搬上岸,研制成功陆基机动固体战略导弹武器系统,这两个型号的研制成功,为中国固体战略导弹研制提供了理论依据,探索出中国固体火箭的研制规律,填补了中国导弹与航天技术的空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