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纬禄院士科学家事迹

| 徐球

黄纬禄院士科学家事迹大家清楚是什么样的吗?黄纬禄的科研成就是什么?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2025黄纬禄院士科学家事迹(通用5篇),希望能够对大家的需要带来力所能及的有效帮助。

黄纬禄院士科学家事迹

黄纬禄院士科学家事迹(精选篇1)

1957年12月,黄纬禄转入国防部第五研究院二分院,在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时期,曾任五院二分院第一设计部副主任、主任,并担任几种液体弹道导弹型号的副总设计师兼控制分系统主任设计师,主持控制分系统的研制工作。

1965年,国防部五院改为第七机械工业部,二分院第一设计部划归七机部一院第12所,历任研究所所长、总体设计部主任、第一和第二研究院副院长、七机部总工程师等职务。

1970年4月,中国固体燃料潜地导弹研制初期的关键时刻,担任液体型号控制系统研究所所长的他临危受命,到负责潜地导弹的七机部四院四部担任总体设计部主任。

1974年,升任一院副院长,主抓中国第一代固体潜地战略导弹的研制工作。

1979年,被任命为研制水下发射固体弹道导弹任务的总设计师,同时也被任命为固体陆基机动战略导弹总设计师。

1982年,改为航天工业部后,担任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兼第二研究院科技委主任,同年组织科技人员首次成功完成固体导弹水下发射试验。

1984年,陆基机动固体战略导弹武器系统也发射成功,最终1989年定型。

1988年,组建航空航天工业部后,担任第二研究院技术总顾问和部的高级技术顾问,同年领导科技人员,从核潜艇上发射潜地固体导弹成功。

1993年,成立中国航天工业总公司后,仍担任总公司的高级技术顾问。

黄纬禄院士科学家事迹(精选篇2)

1916年12月18日,黄纬禄出生于安徽省芜湖市。父黄藻(又名黄慎闻)为清朝秀才,曾任小学教员,要求子女认真读书、积极上进,对他刻苦攻读、严谨治学有深刻的影响。童年的黄纬禄就读于芜湖市芜关小学,后入芜关中学读初中。

1933年8月,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江苏省省立扬州中学高中部。

1936年8月,考取南京中央大学电机系无线电专业。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后,随校搬迁至重庆。

1940年8月,毕业获工学士学位。后被分配到资源委员会无线电器件厂重庆分厂,历任助理工程师、工程师。

1943年5月,在英国标准电话及电缆公司和马可尼无线电公司实习。

1944年,在英国实习期间,险遭德国发明的世界第一代V-1型导弹轰炸,幸免一劫,还参观过V-2型弹道导弹。

1945年,考入英国伦敦大学帝国学院无线电系,攻读研究生。

1947年9月,以《双路无线电通信》的论文毕业获硕士学位。同年10月回国,在资源委员会无线电公司上海研究所任研究员。

1949年5月至1952年9月,在上海华东工业部电信工业局电工研究所任研究员。

1952年10月,调北京中国人民解放军通信兵部电子科学研究院,任研究员。

黄纬禄院士科学家事迹(精选篇3)

这是至高无上的荣誉。殊不知,航天二院最初在推选黄纬禄为候选人时,他表示拒绝,“功劳是大家的,不能因为我是总设计师就总把荣誉归到我的头上”,甚至提出主动退出评选,态度十分坚决。

院里拗不过他,只好推选了另一位同志。但由于该奖项的至高性,对参评资格有严格要求,最后,黄纬禄才极不情愿地接受了这一奖项。

一次,在某型导弹发射前的最后测试中,仪器出了故障,必须更换。导弹已立在发射架上,气温低至零下20℃。舱内已装上火工品,稍有不慎便会发生爆炸,方圆数百米都将成为火海。

试验队找来抢险经验丰富的陆茂清师傅。陆师傅只穿一件毛衣就爬上了发射架顶端。为安全起见,发射架周围不允许留人,正当陆师傅准备开工时,发现一个熟悉的身影,正站立在寒风中眺望着自己。

是黄老总!

陆师傅急了,“黄总,这儿危险,您快走吧。”

黄纬禄仰着头,目不转睛地看着陆师傅,说:“我相信你能完成好这个工作,我在这儿陪着你。”

已加注的有毒推进剂,冒着黄烟直往鼻子里钻,呛得陆师傅和黄纬禄不停地咳嗽。但无论陆师傅怎么劝,黄纬禄始终只有一句话:“不,我陪着你。”

天寒地冻中,黄纬禄就这样站了两个多小时,一直陪着陆师傅将险情彻底解除。

有好处退下来,有问题冲上去!

黄纬禄院士科学家事迹(精选篇4)

2012年获“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称号,1944年在英国学习无线电技术的黄纬禄,曾经亲身经历过德国V1导弹的轰炸,幸好命大才逃过一劫。但是V1导弹的威力,却给黄纬禄造成了很深刻的印象,后来他还特意参观了德国的V2导弹实物。从那个时候起,黄纬禄就一直梦想着中国能拥有自己的导弹。

黄纬禄长期从事火箭与导弹控制技术理论与工程实践研究工作,对导弹研制过程中重大关键技术问题的解决,大型工程方案的决策、指挥及组织实施发挥了重要作用,他提出“一弹两用”设想,将潜地导弹搬上岸,研制成功陆基机动固体战略导弹武器系统,这两个型号的研制成功,为中国固体战略导弹研制提供了理论依据,探索出中国固体火箭的研制规律,填补了中国导弹与航天技术的空白。中国“东风”等型号中近程、中程、中远程、远程液体弹道导弹和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的控制系统都有他的参与。

20世纪50年代末起任液体弹道式导弹控制系统的总设计师,控制系统是导弹的“灵魂”,在导弹起飞之后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时我国在这方面的人才极为短缺,除了钱学森略有这方面的知识以外,再难找出有相关经验的人才,1958年 ,黄纬禄因工作与导弹控制系统相关,而被调至二分院担任战略导弹控制系统总设计师一职。开拓了这个领域的工作,解决了许多重大技术问题。70年代初从事潜艇发射的固体弹道式导弹的开创,研制成中国第一代潜地和地地机动固体弹道式导弹,使中国成为第四个能从潜艇发射弹道式导弹的国家。

黄纬禄院士科学家事迹(精选篇5)

黄纬禄(1916年12月~2011年11月),安徽芜湖市人。他开创了中国固体战略导弹先河,是“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中国首枚潜地导弹总设计师,中国第一艘核潜艇副总设计师,中国陆上发射井液体战略导弹副总工程师,水下核潜艇固体潜地战略导弹总设计师,陆上机动车固体战略导弹总设计师和地空导弹武器系统总设计师,知名导弹专家。被誉为“巨浪之父”、“东风-21之父”、“航天老总”。

1916年12月18日,黄纬禄出生于安徽芜湖市。父亲黄慎闻是前清秀才,曾担任小学国文老师。小纬禄皮肤黝黑,颜值不及上面的三个哥哥和两个姐姐,二三岁了,还不会说话。然而,这个被忽视、寡言少语的小孩,却对自然界的一切充满好奇:为什么天是蓝的、树是绿的?为什么鸟会飞、虫会爬?为什么木炭会浮在水面、铜钱却沉到水底?

到了六岁,父亲送他上私塾,习诵《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等。他对死记硬背心生厌倦,有时以肚子疼为由,央求母亲向私塾先生请假。八岁那年,父亲将他送进了芜关小学。那里灵活的教学方式、丰富的课程设置,让小纬禄感觉进入了一个新天地。从小就喜欢自己动手做点什么的他,对手工课很感兴趣,而最让他痴迷的是算术课。

1936年8月,考取南京中央大学电机系无线电专业。1940年代初,日本帝国主义的铁蹄正在中国肆虐,黄纬禄当时刚从中央大学毕业参加工作,目睹了战乱对中国老百姓造成的苦难,黄纬禄在经过矛盾和犹豫后,1945年,他考取了英国伦敦大学帝国学院无线电系的研究生,义不容辞地走上了科学救国的道路。

258467